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。它是由于红细胞内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)缺陷,以致食用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,故名“蚕豆病“。它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,呈X性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,所以男性多于女性。(比例约7:1)。大多数病例在食用蚕豆后1-2天发病,少数短则几小时,长则15天才发病。蚕豆病的早期病人常出现全身不适,如胃口不佳、精神倦怠、发热、头昏、腹痛等酷似肝炎的症状。轻症病人大多在7天内恢复。重症病人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,而释放出胆红素,故常导致黄疸、酱油样或洗肉水样的血红蛋白尿、贫血、肝脾肿大,并有恶心呕吐、腹痛等临床症状。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在发病后1-2天死亡。因此,当发现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出现上述症状,就应立即送往医院,并向医生说明情况,以利诊断和及时治疗。除蚕豆外,某些药物也会引起上述症状,如抗疟药伯氨喹啉,抗菌素中的氯霉素、磺胺,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,及生活中常用的臭丸(萘)等。 G6PD缺乏症的诊断,主要靠实验室检查,我所开展此项检查巳多年。具体做法是:先用国内外应用较多的筛查试验―高铁红蛋白还原试验筛查,随后将此初筛阳性的标本用G6PD/6PGD比值法鉴定。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,既可防止漏检,又能排除假阳性,结果准确。 因本病是遗传病,所以对有家族史者,应该禁食蚕豆及其制品,用药须谨慎。对婚育夫妇双方应进行G6PD检查,凡一方G6PD缺乏,则应按医嘱做好预防,避免新生儿出现核黄疸。哺乳期的母亲也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,慎用上述药物,以免产生不应有的后果
什么病症状说清楚
其实蚕豆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和正常宝宝一样的.只要不吃蚕豆,平时注意宝宝生活.妈妈多用心照料宝宝就行了.不必担心和着急的.
取决于母乳,所以妈妈不要吃。 黄疸也得吃药。多喝水就会好的。半个月就可以退的。
葡萄糖--6磷酸脱氢酶(G--6PD)缺乏症(俗称蚕豆病).一般不会影响体形,这点可以放心. 蚕豆病在我国华南地区较为常见,约占正常人群的5%,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原因.G--6PD缺乏的人士,在服用某些药物、食物或接触某些物品时,可引起急性溶血、黄疸、血红蛋白血尿、贫血等症状.此病属遗传病,目前尚无法治疗,只能提示预防. 注意事项: 1.严重感染性疾病可诱发溶血性黄疸,有病尽早看医生. 2.到医院诊病时,要携带此卡,告诉医生患有此病并提示慎重用药.避免使用诱发溶血的药物. 西药: 抗疟疾药:伯氨喹啉、扑疟母星、氯喹; 磺胺类药:磺胺、乙酰磺胺、磺胺吡啶、复方新诺明; 止痛药:非那西丁、阿斯匹林; 砜类药:氨苯砜、普洛明; 抗菌药:硝基呋喃类、氯霉素、对氨基水杨酸; 杀虫类:β萘酚、锑波芬、硝基哒唑; 其他:丙磺舒、2巯基丙醇(BLA)、大剂量的维生素K. 中药:薄荷、樟脑、苯酚、川连、腊梅花、金银花、熊胆、7厘散、珍珠末、牛黄解毒丸、民间杂乱中草药等. 3.忌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等. 4放置衣服时避免使用樟脑箱、樟脑丸、卫生丸等. 5.如患有此症之婴儿是进食母乳,则母亲方面亦应注意须经医生指导才服用任何中药或西药. 6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,0~3岁次/半年,≥4岁次/年.